1.柳林县委两会一般啥时候开

2.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人口密度怎么样

3.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属于哪个市

4.江西抚州东乡怎么样?有人可以介绍一下么?是以农业为主的么?教育方面呢?

5.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廉租房垃圾堆积如山没有人管怎么办

柳林县委两会一般啥时候开

东乡区公租房在哪里-东乡区最新廉租房

柳林县

编辑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东邻离石,西滨黄河,北接临县,南邻中阳、石楼,是黄河沿岸城市之一。柳林县总面积1287.29平方千米(2011年),辖15个乡(镇),257个行政村,人口32.76万人(2011年)。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5℃,年降水量472.3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99天。[1]

柳林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始兴于明,鼎盛于清,因商贾云集、物贸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1]

中文名称

柳林县

外文名称

Liulin County

别 名

柳林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

下辖地区

柳林、穆村、薛村、孟门、留誉等

政府驻地

清河西路

电话区号

0358

邮政区码

0333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部,吕梁西麓,黄河东岸

面 积

1287.29平方千米(2011年)

人 口

32.76万人(2011年)

方 言

吕梁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香严寺、孟门南山寺、联盛农业园、南山公园等

机 场

吕梁大武机场

火车站

柳林南站

车牌代码

晋J

著名人物

高金,贺昌,王达成

特 产

煤炭,红枣,碗团,芝麻饼

生产总值

232.8亿元(2011年)

行政代码

141125

县委书记

郝继平

县 长

武跃飞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

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利资源

5 人口民族

6 经济概况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社会保障

文化事业

8 交通通讯

9 风景名胜

10 名优特产

11 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

编辑

柳林县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归属赵国边邑离石。[2]

秦时属太原郡。汉时置西河郡。[2]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柳林县分属离石、蔺、隰城等侯国。元朔四年(前125年)置西河郡,属之。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废西河郡,并入太原郡。[2]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西河郡,西晋时西河郡改为西河国,柳林县分属西河国辖下的离石、隰城、中阳三县。北朝时期,北齐置西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西汾州下设定胡郡,置定胡县,郡县治所皆在今孟门镇,柳林县大部分属之。后西汾州改称石州。[2]

隋大业元年(605年),石州改为离石郡。[2]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石州。武德三年(620年)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门镇。贞观二年(628年)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县属石州。贞观七年(633年)废孟门县,置孟门镇。贞观八年(634年)废镇,复置定胡县。[2]

北宋时期,柳林县先属石州,后属晋宁军。[2]

金时县境大部属石州治下的孟门县。[2]

元朝初年,孟门、方山二县并入离石,柳林县分属离石、宁乡二县。[2]

明初离石县并入石州,隆庆元年(1567年)石州改称永宁州,属之。明代后期,属山西太原府治下永宁州。清朝时期,柳林县分属汾州府治下的永宁州、宁乡县。[2]

民国元年(1912年)柳林县境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永宁改称离石,宁乡改称中阳,今县境隶属未变。民国二十六年(1937),山西省划为七个行政区,离石、中阳属第四行政区。[2]

民国二十九年(1940)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蛤蟆塌(今孟门镇石安村)成立,柳林县属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之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四专区。[2]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阳县解放,柳林县境仍分属吕梁地区四专区辖下的离石、中阳两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离石、中阳改属三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2月,离石、中阳改属晋西北行政公署。9月,离石改属兴县专区,中阳改属汾阳专区。[2]

1951年,中阳县改属兴县专区。1952年7月,离石、中阳改属榆次专区。1954年7月,方山县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离山、中阳两县合并,复称离石县。1959年9月离石、中阳分治,柳林县又分属离石、中阳两县。[2]

1971年4月,从离石县西部划出柳林等1镇13个公社,从中阳县西部划出公社组建成新的离石县。5月离石县革命委员会移驻柳林镇,7月5日正式定名为柳林县,隶属吕梁地区。2004年5月起属吕梁市。[2]

行政区划

编辑

截止到2001年,柳林县辖8个镇、7个乡,即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孟门镇、成家庄镇、庄上镇、留誉镇、三交镇、陈家湾乡、金家庄乡、李家湾乡、贾家垣乡、高家沟乡、石西乡、王家沟乡。[3]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7480750; background: url(">

2016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部西缘,吕梁山麓,黄河东岸,东与离石区、中阳县交界,南临石楼,北毗临县,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县为邻。[4] 介于东经110°39′45″~110°05′33″、北纬37°08′53″~37°37′28″之间。总面积1287.29(2011年)平方公里。以柳林县城为中心,正东至龙门垣乡贺家岭村东与中阳县接界处17.85公里,正南至张家圪台乡君君山村南与石楼县接界处31.75公里,正西至石西乡后河底村西黄河东岸24.4公里,南北长54.75公里。[4]

地质

柳林县属河东凹陷的中段,地层特点是东部地层较老,向西逐渐较新。太古界地质主要分布于柳林县东部,约占全县面积5%;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柳林县中部和东部,约占全县面积15%;中生界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约占全县10%;新生界约占全县面积70%。[5]

构造位置为鄂尔多斯地区的东缘,吕梁山块隆与鄂尔多斯块接壤南北向构造带西侧。区内构造简单,其构造基本形成态总体上表现为由北向南西渐倾的单斜构造,地层以几度的倾角缓缓向西插入黄河底下,其间伴随有平缓的褶曲。[5]

地貌

柳林县属西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其海拔高度随基岩倾斜方向由东向西递减。由于古生代的海拔变迁和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吕梁山构造隆起,岩层西倾,黄河河道下切,形成了东北高西南底。覆盖在各种地貌上的第四纪黄土层,久经风雨流水的侵蚀剥蚀,被逐渐切割成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丘交错、支离破碎的复杂地貌单元。柳林县东北部的王老婆山,海拔1522米,西南部三交镇下塔村海拔607米。[6]

山地区

柳林县东北部和三道梁一带,海拔1250-1522米。特点是具有多个高度不等的峰岭。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在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水文发达下切强烈、多呈“V”型。[6]

残塬区

本县属西北黄土高原最初形成的黄土地形原较平缓,单元面积大,外型也较完整。主要分布在龙门垣乡的东垣、西垣、中垣和石西乡的仿刘家垣、呼家垣以及高家沟乡的大成垣等地。龙花垣乡、成家庄镇辖镇和贾家垣乡辖境内也有零星塬地。全县残塬总面积共20809.6亩,海拔高度在900-1300米之间。[6]

丘陵区

柳林县大部分乡镇均属此类地形。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营力和外营力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流水的线蚀作用,境内除残存无数较大整块源地外,大部地区地段形成了墚峁和河谷相间的地貌单元。墚峁状丘陵多,孤立峁状丘陵少,沟谷与长墚相间分布大沟呈数枝状排列,小沟多如羽毛。柳林县有大小沟道15080条,其中长1公里以上的支沟道1040条。沟壑面积计99.9万亩,占县境总面积的50.2%。1公里以上的沟壑密度为1.79公里/平方公里。沟壑区海拔高度在610-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200米以下。[6]

河谷区

由于流水堆积作用,三川河、黄河和大黄沟两侧逐渐形成高低不等的河谷阶地、河漫滩、阶地、河曲洼地和河堤洼地。河漫滩、阶地主要是由于流水切割而成,河曲洼地和河堤洼地则是在人工改道、修筑河堤的作用下形成。柳林县内的河谷阶地面积微小。三川河两岸的河漫滩和阶地,呈现带状分布,川谷平均宽度263米。[6]

气候

柳林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及地形等的影响,夏季短促,冬季温长。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快多霜冻;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平均日照时间2449.5小时,年平均气温10.5℃,最冷日(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7℃,极端最底温度-17℃,最热月(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4℃,极端最高温度36.8℃;平均降水量为472.3毫米,历年降水量最大值632毫米,历年降水量最小值为37.44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99天,无霜期最长年份227天(出现在1975年),最短平均为171天,出现在1976年。[7]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三川河地区全年风向频率最大的主导风向为东北东风,其次为西南西风。黄河沿岸地区又以北风为主导风。全境风向变化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多东风,夏季多南风,秋季多西风,冬季多北风。[7]

水文

柳林县属于吕梁山区,为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56.3mm,蒸发量1200mm,地表经流模数20-55mm,由东向西递增,年平均侵蚀模数8995T/km2,年侵蚀泥沙1158.6万T。[8]

水文地质属于两种区域: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区和松散物堆积的河平川区。丘陵剖面多为“二元结构”由上部的第四纪次生黄土、第三纪红土砾石层和下部的三迭纪、二迭纪、石碳纪和沉积岩层组成。大部面积为贫水区和极贫水区,贫水区面积1052.3km2,极贫水区222.11km2,较富水区仅13.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1%。[8]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岩、煤炭、煤层气、铝土等。

石灰岩:柳林县石灰岩出露总面积约50~60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矿产资源分区中的第Ⅱ区。大部分地区为石灰岩覆盖区。境内石灰岩矿产皆赋存于奥陶系中统地层中,整个奥陶系中统地层厚450米左右,主要岩性有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白云质灰岩、纯灰岩及少量白云岩。[9]

煤炭:柳林县位于河东煤田腹地。储煤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占柳林县总面积的62%,储量达100亿吨。平均总厚151.5米。经普查勘探初步查明煤的总储量为269 688.63万吨,而且均是埋藏在小于500米深的矿产资源分区的第Ⅲ区。其中,柳林精查区总量为87 580万吨,青龙普查勘探区为182 108.64万吨,柳林县煤炭远景储量80~90亿吨。[10]

煤层气:柳林县在黄河东岸的700平方公里的含煤区范围内,煤层气气源岩分布广泛,又具有溶积较大的岩性和构造圈闭。柳林县煤层气储量初步估算总生气量为77 117.4亿立方米,保存量592.92亿立方米。[10]

高铝粘土:柳林县内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出露比较广泛,铝土矿石472.79万吨,属中型矿床。[11]

白云岩:柳林县白云岩资源主要公布于矿产资源分区中等1区的西部地带。赋矿地层中,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厚0~6米,寒武系上统厚42米,奥陶系下统治里组厚45米,奥陶系下亮甲山组厚46米,共赋有5个白云岩含矿层。远景储量数亿吨。[12]

土地资源

柳林县土地总面积为1287.29平方公里(2011年),折合1931380.9亩。其中,耕地762381.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9.48%,人均占有3.29亩。园地475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5%,人均占有0.02亩。林地217456.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26%,人均占有0.94亩。专用牧草地1920.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人均占有0.008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980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5%,人均占有0.38亩。交通用地7415.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9%,人均占有0.03亩。水域37350.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3%,人均占有0.16亩。未利用809857.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9%,人均占有3.49亩。[13]

在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中,农、林、牧三项农业用地98.65万亩(农耕地占77.3%,林地包括果园占22.5%,牧草地占0.2%),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88%,非农业建设用地9.72万亩,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8.7%,水域用地27350.7亩,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3.3%。[13]

草地:柳林县各种牧草地共有11.3万亩(2011年),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59%。其中,300亩以上的牧坡7块,共计3.3万亩。可分为山地草原类和灌木草地类。主要牧草为山地干草。面积29418.7亩,占300亩以上牧坡面积的88.35%。亩均产青草量200公斤。灌木草地类牧坡属山地灌丛亚类,覆盖度一般在50%以上。属于本科草。面积3878.8亩,占300亩以上牧坡面积的11.65%,亩均产青草量220公斤。

林地:柳林县天然林树种以侧柏、白皮松为主,为多代天然更新的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2011年林地面积达到1万亩。[14]

水利资源

柳林县境内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789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为1.5772亿立方米/年,地下水为0.2208亿立方米/年。[15]

境内低山丘陵区的地下水埋藏较深,三迭纪、二迭纪、石炭纪沉积岩层中,虽含有不太丰富的孔隙裂隙水,但也多从沟谷底呈下降泉出露侧排。三川河河谷平川地区地下水较丰,埋藏较浅,宜于开发利用。[15]

柳林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浅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8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为1.5772亿立方米/年,地下水为0.0029亿立方米/年。保证率P20%、P50%、 P75%、P95%的年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17971.43万立方米、15106.61万立方米、14220.64万立方米、13343.28万立方米。[15]

人口民族

编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柳林县总人口282840人。其中,男性人口147811人,女性人口135029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9.47:100。户籍人口279888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08%,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12.7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7309人,乡村人口为225531人。[16]

柳林县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区域,全县共有32个少数民族成份,包括蒙古族、彝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藏族、侗族、佤族、羌族、土族、塔吉克族、瑶族、白族、哈尼族、畲族、锡伯族、拉祜族、达斡尔族、独龙族、基诺族、傣族、傈僳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和未识别民族,占柳林县总人口的0.08%。[16]

经济概况

编辑

综述

2005年,柳林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38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19.8%。人均GDP达到14000元。财政总收入达8.58亿元,净增7.14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42.9%。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4%、17.5%,达到1980元、6810元。[17]

2011年,柳林县生产总值达232.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2360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07.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9.4%。工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达86.9%。[17]

2011年,柳林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22207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45.4%,国税系统完成530955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46.8%。地税系统完成167572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44.7%。财政系统完成23680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22%。 [17]

2012年,柳林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完成72.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9.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2.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9.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7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997元,同比2011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399元,同比2011年增长41.4%。[18]

2013年,柳林县区生产总值完成280.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完成86.3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5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3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9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1226元,同比2012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96元,同比2012年增长18.7%。[19]

第一产业

2011年,柳林县粮食播种面积20769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4299.82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11.21%。油料产量达1711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16.9%。红枣产量达10000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6%。[17]

2011年,柳林县养殖业猪出栏34071头,同比2010年增长18.5%。羊出栏18662只,同比2010年增长13.4%。家禽出栏31.45万只,同比2010年增长54.2%。肉类总产量3785吨,同比2010年增长10.3%。禽蛋产量2159吨,同比2010年增长2.7%。[17]

第二产业

2011年,柳林县工业生产总值378.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3.3%。加工制造业完成生产总值202.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78%。[17]

煤炭工业产值达191.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4.54%,电力生产总值达6.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6.4%。有色金属冶炼完成生产总值0.39亿元,同比2010年下降12.5%。水泥制造完成生产总值1.9亿元。[17]

2011年,柳林县煤炭总产量达3541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14.1%。洗煤产量1395.7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23.8%。煤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9.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1.22%。利税140.9亿元,同比2010年增25.9%。利润99.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6.6%。[17]

第三产业

2006年,柳林县三交黄河旅游景区改制完成,年游客总量已达3万人次。昌盛农场被评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具有一定的接待规模。柳林县有旅行社6家,三星级宾馆1家,柳林县旅游从业人员1000多人,间接推动就业3000多人。全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20]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2年,柳林县投资5.28亿元建设新高中,出资665万元扶持了28所城乡幼儿园建设。投资256万元,维修了县乡(镇)32所中小学校舍。全面实现了高中阶段免学费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义务教育。2013年用于教育资4.3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1.75%。[21]

截止到2013年,柳林县共有中小学7所,分别是:

柳林县第一小学

柳林县第二小学 柳林县实验小学 联盛中学

柳林一中 柳林二中[22] 贺昌中学

社会保障

2011年,柳林县新建、续建廉租房300余套,新建经济适用房164套;2012年新建的500套廉租房,500套经济适用房主体已封顶;2013年,铺开的200套廉租房和200套公租房前期工作已完成。[21]

2013年以来,柳林县下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2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91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51万元,城市居民养老保险63万元,就业专项资金625万元,城市低保560万元,农村低保99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400万元。[21]

2013年,柳林县共有28350人享受到低保。救济金额达658万元。2013年共担保236户下岗职工的小额贷款1655万元,财政支付利息97万元。发放大学生见习补贴218万元补助人数281人。[21]

文化事业

柳林县有“国国优质主焦煤之乡”、“中国红枣之乡”、“山西民间艺术之乡”等称谓。实施文化发展促进经济,截止到2005年底,柳林县文化产业产值达到43,38亿元,年均递增19.8%。柳林县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确定了六个文化产品项目:晋陕黄河峡谷游,清河自然风情游,柳林民俗风情游,历史文物游,红色革命游,红枣艺术节和盘子文化艺术节。

交通通讯

编辑

柳林县交通便利,307国道横贯县域中部。孝柳铁路西起本县穆村镇,东接同蒲线孝西站,青银高速公路与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连接。太中银高速铁路和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铁路途经柳林,正在建设中的吕梁机场距柳林县仅30公里。沿黄干线路、沿黄旅游公路纵贯柳林县。柳林县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县域大交通网络。与此同时,电力、电信等城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通讯网络覆盖全县。[23]

风景名胜

编辑

简介

柳林县华严寺位于离、中、柳三地交点的本县李家弯乡梁家会村,南距307国道80米处。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包括山门、正殿、东西廊房以及后院僧舍砖窑14孔,瓦房2间。始建年代不祥,据寺内今存碑刻考查,该寺曾于明永乐12年(公元1414年)大修,故建筑大部保存完好。有重要的考古和鉴赏价值。[24]

柳林县华严寺

孟门南山寺

南山寺曾为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该寺为群体建筑,均建造恢宏,金碧辉煌,总占地面积8250平方米。唐太宗、明太祖曾亲莅该寺并降谕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别为其敕赐“灵泉寺”额,并为寺中两位高僧赐号及佛乘。北周大象至元朝至元年间先后置定湖郡(县)、孟门县达700余年,共计1500余年。[25]

名优特产

编辑

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秦晋,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它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工艺精湛,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在全国饼类中独具特色。因其饼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26]

碗团:是荞麦制品,营养丰富,食用简便,口感极佳,是驰名秦晋的一种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后晾晾,可以从碗中脱下,故而得名。[26]

孟门“熬”: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放锅内一起熬片刻,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上饭桌了。[26]

著名人物

编辑

刘志丹: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1936年3月,参加红军东征战役时牺牲,年仅33岁。[27]

贺昌:原名贺颖,又名其颖,表字伯聪。1906年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柳林镇(原属离石县)一个士绅家庭。1922年5月和9月,在贺昌的领导下,太原大国民印刷厂和制革厂工人先后举行了罢工斗争,成为山西工人运动的开端。1935年3月10日,贺昌在率领红军部队突围时,于江西会昌河畔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28]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望采纳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人口密度怎么样

人口:约25万人

人口密度:2822人/km2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平均海拔1800米,距省会兰州150公里,为甘肃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_罕、河州,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享有“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的美誉。区域总面积88.6平方公里,辖4个镇41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27个社区;总人口25万,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8.4%。

近年来,临夏市坚持“商贸富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环境塑市”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速度加快、总量扩大的良好势头。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8.9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69亿元,增长19.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73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9元,增长6.9%。

临夏市属内陆性中温带气候,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8.1℃,年日照时数2520小时,全年无霜期163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84毫米,蒸发量1343毫米。全市地域平坦,其中川地占89%,海拔为1823-1960米。 辖区内有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年平均流量为34.3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在境内23公里段落差达165米,可开发利用发电量为19980千瓦。另有红水河、牛津河为大夏河一级支流。全市地表水储量12.6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6656立方米,城市地表水质率达84%。地下水主要为潜水,日渗水量为330一1200吨。由于临夏市地处农区和牧区结合部,交通便利,农畜产品市场资源极为丰富。非金属矿藏主要为石灰石和红粘土,其特点为杂质少、品位高,储量很大。

临夏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高原牧区、温带与寒带的过渡地带的中心和枢纽位置,是甘南牧区和中原农区两大经济板块的交址地带,两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互补性很强。一方面,牧区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物资从临夏市采购或途经运送。另一方面,牧区生产的牛羊活畜及其副产品,在临夏市加工、包装、销售或通过临夏运往各地,加上本市和周边县畜牧产业的良好基础,使临夏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地之一。

临夏市居住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是国内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具有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和风俗文化,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独具特色的八坊民俗文化住宅区和中阿艺术相结合的清真寺建筑风格别致,清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一格,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和葫芦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紫斑牡丹冠绝国内,“花儿”艺术自成一脉、源远流长。临夏市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市内有民族风情浓郁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地处城市中心的人民红园集江南园林建筑与临夏古典建筑于一体,亭台水榭,曲廊回环,四时花木争荣。东西南北辐射的东郊公园、南龙山森林公园、万寿山公园、_罕山庄等旅游景点,地势开阔,风景别致,秀色宜人,各具特色,总占地面积7200多亩,绿地和水域面积达90%以上。东公馆、蝴蝶楼、南关清真大寺、大拱北、万寿观等名胜古迹及其砖雕、木雕艺术闻名遐迩。周边炳灵寺、刘家峡水库、松鸣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沟等旅游胜地更是驰名中外,使人流连忘返。

临夏市穆斯林生活方式独特,在饮食方面特别注重清真,从食品生产原料和加工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按伊斯兰的规则要作。临夏市清真食品主要有清真肉制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地方风味小吃三大类。目前全市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共有500多户,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其中,已登记的清真餐饮企业近500户,有八坊清河源、康泰、雅克等牛羊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7户,清真肉制品原料主要来源于青海、甘南牧区和州内山区天然牧草喂养的牛羊,没有或极少使用人工饲料,不受各类饲料添加剂的影响,更不存在转基因等食品安全方面的争议,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由阿訇和符合条件的穆斯林专业人员屠宰加工,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义规范,是所有穆斯林的放心食品,清真品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有什锦、协恒源、银河、丁泰等清真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4户,产品有晶体冰糖、宜味醋、海比布系列奶糖、八宝茶等,这些产品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十分畅销。临夏市的清真地方风味小吃在继承和发扬清真饮食习惯的同时,不断吸取和融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名优风味小吃,主要有“河州包子”、“酿皮”、“东乡手抓”、 “羊肉胡茄”等数十种,其中 “东乡手抓羊肉”、“羊肉胡茄”等菜肴已成为各大清真餐厅的招牌菜,“东乡手抓羊肉”在全国清真菜系中为首选菜肴。

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主要有学和民族用品厂等。主要以生产号帽、纱巾、准拜服、拜毡、汤瓶等为主,临夏市既是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也是消费市场。另外,临夏市生产的仿古地毯、腰刀、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广受外地群众的欢迎。其中兴强、雪羚、飞马等地毯厂生产的手工仿古地毯,因原料纯正、工艺精良、花色品种齐全、档次高、价格适宜,最受外宾和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东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有比较稳定的市场。

近几年,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居环境都有较大改善,完成了红园广场、中心绿地、新华小区、临夏市0统办楼、滨河体育场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易黄金水岸、临夏市实验小学(毛园小学)、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一批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市区内干支道形成网络,完成了红园路拓宽,滨河中路、东路的建设,团结北路、大小西关路、新西路拓通改造等各项目也正在进行。电力供应充足,市区大电网110千伏,联网变电35千伏,各种负荷的用电线路遍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电炊化。邮电通讯设施完善配套,信息通讯完全实现了电子网络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连锁直销、大型超市等商业服务业迅速兴起。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已建成使用,大夏河南岸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和东城区建设正在进行,城市管理和经营水平日臻提高,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们临夏市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国家更加重视民族地区发展,为我们争取项目、争取发展资金创造了有利时机;省州提出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来了良好机遇;“一线两点”发展布局中,州委、州0把我们临夏市放在了全州发展的前沿位置,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康临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加快了我们融入兰州一小时经济圈的步伐,为扩大对外开放,增进经济往来创造了基础条件。

临夏市为了把握良好机遇,努力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8年,确定了“商贸富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环境塑市”的发展战略和“商贸上规模、园区强工业、产业富农民、和谐重民生、城市创特色、重建旱码头”的发展思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临夏市将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临夏市位列第4名。

2020年,临夏市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73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临夏市在列。

2017年2月21日,临夏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20日,国家民委命名临夏市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015年3月10日,临夏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属于哪个市

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平均海拔1800米,距省会兰州150公里,为甘肃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_罕、河州,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享有“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的美誉。区域总面积88.6平方公里,辖4个镇41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27个社区;总人口25万,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8.4%。

近年来,临夏市坚持“商贸富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环境塑市”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速度加快、总量扩大的良好势头。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8.9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69亿元,增长19.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73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9元,增长6.9%。

临夏市属内陆性中温带气候,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8.1℃,年日照时数2520小时,全年无霜期163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84毫米,蒸发量1343毫米。全市地域平坦,其中川地占89%,海拔为1823-1960米。 辖区内有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年平均流量为34.3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在境内23公里段落差达165米,可开发利用发电量为19980千瓦。另有红水河、牛津河为大夏河一级支流。全市地表水储量12.6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6656立方米,城市地表水质率达84%。地下水主要为潜水,日渗水量为330一1200吨。由于临夏市地处农区和牧区结合部,交通便利,农畜产品市场资源极为丰富。非金属矿藏主要为石灰石和红粘土,其特点为杂质少、品位高,储量很大。

临夏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高原牧区、温带与寒带的过渡地带的中心和枢纽位置,是甘南牧区和中原农区两大经济板块的交址地带,两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互补性很强。一方面,牧区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物资从临夏市采购或途经运送。另一方面,牧区生产的牛羊活畜及其副产品,在临夏市加工、包装、销售或通过临夏运往各地,加上本市和周边县畜牧产业的良好基础,使临夏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地之一。

临夏市居住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是国内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具有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和风俗文化,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独具特色的八坊民俗文化住宅区和中阿艺术相结合的清真寺建筑风格别致,清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一格,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和葫芦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紫斑牡丹冠绝国内,“花儿”艺术自成一脉、源远流长。临夏市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市内有民族风情浓郁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地处城市中心的人民红园集江南园林建筑与临夏古典建筑于一体,亭台水榭,曲廊回环,四时花木争荣。东西南北辐射的东郊公园、南龙山森林公园、万寿山公园、_罕山庄等旅游景点,地势开阔,风景别致,秀色宜人,各具特色,总占地面积7200多亩,绿地和水域面积达90%以上。东公馆、蝴蝶楼、南关清真大寺、大拱北、万寿观等名胜古迹及其砖雕、木雕艺术闻名遐迩。周边炳灵寺、刘家峡水库、松鸣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沟等旅游胜地更是驰名中外,使人流连忘返。

临夏市穆斯林生活方式独特,在饮食方面特别注重清真,从食品生产原料和加工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按伊斯兰的规则要作。临夏市清真食品主要有清真肉制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地方风味小吃三大类。目前全市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共有500多户,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其中,已登记的清真餐饮企业近500户,有八坊清河源、康泰、雅克等牛羊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7户,清真肉制品原料主要来源于青海、甘南牧区和州内山区天然牧草喂养的牛羊,没有或极少使用人工饲料,不受各类饲料添加剂的影响,更不存在转基因等食品安全方面的争议,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由阿訇和符合条件的穆斯林专业人员屠宰加工,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义规范,是所有穆斯林的放心食品,清真品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有什锦、协恒源、银河、丁泰等清真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4户,产品有晶体冰糖、宜味醋、海比布系列奶糖、八宝茶等,这些产品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十分畅销。临夏市的清真地方风味小吃在继承和发扬清真饮食习惯的同时,不断吸取和融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名优风味小吃,主要有“河州包子”、“酿皮”、“东乡手抓”、 “羊肉胡茄”等数十种,其中 “东乡手抓羊肉”、“羊肉胡茄”等菜肴已成为各大清真餐厅的招牌菜,“东乡手抓羊肉”在全国清真菜系中为首选菜肴。

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主要有学和民族用品厂等。主要以生产号帽、纱巾、准拜服、拜毡、汤瓶等为主,临夏市既是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也是消费市场。另外,临夏市生产的仿古地毯、腰刀、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广受外地群众的欢迎。其中兴强、雪羚、飞马等地毯厂生产的手工仿古地毯,因原料纯正、工艺精良、花色品种齐全、档次高、价格适宜,最受外宾和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东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有比较稳定的市场。

近几年,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居环境都有较大改善,完成了红园广场、中心绿地、新华小区、临夏市0统办楼、滨河体育场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易黄金水岸、临夏市实验小学(毛园小学)、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一批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市区内干支道形成网络,完成了红园路拓宽,滨河中路、东路的建设,团结北路、大小西关路、新西路拓通改造等各项目也正在进行。电力供应充足,市区大电网110千伏,联网变电35千伏,各种负荷的用电线路遍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电炊化。邮电通讯设施完善配套,信息通讯完全实现了电子网络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连锁直销、大型超市等商业服务业迅速兴起。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已建成使用,大夏河南岸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和东城区建设正在进行,城市管理和经营水平日臻提高,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们临夏市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国家更加重视民族地区发展,为我们争取项目、争取发展资金创造了有利时机;省州提出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来了良好机遇;“一线两点”发展布局中,州委、州0把我们临夏市放在了全州发展的前沿位置,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康临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加快了我们融入兰州一小时经济圈的步伐,为扩大对外开放,增进经济往来创造了基础条件。

临夏市为了把握良好机遇,努力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8年,确定了“商贸富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环境塑市”的发展战略和“商贸上规模、园区强工业、产业富农民、和谐重民生、城市创特色、重建旱码头”的发展思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临夏市将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临夏市位列第4名。

2020年,临夏市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73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临夏市在列。

2017年2月21日,临夏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20日,国家民委命名临夏市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015年3月10日,临夏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江西抚州东乡怎么样?有人可以介绍一下么?是以农业为主的么?教育方面呢?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52.2亿元,增长14.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8.3:47:34.7调整为19:51.6:29.4。经济发展呈现“五个翻番”、“四个加快”、“三个提高”的特点。“五个翻番”:财政总收入4.5亿元,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4.1%;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增长60%;出口创汇1900万元,增长42.7%。均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番。“四个加快”:实际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4.75亿元,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4元,增长6.14%;农民人均纯收入5566元,增长15.7%。这四项指标增长速度均比上年进一步加快。“三个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1.1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完善“一心四块”发展格局的整体规划,聘请专家高起点规划渊山岗万亩陶瓷产业园。目前,开发区规划面积10.公里,实际利用4.5平方公里。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渊山岗和大富三期两大工业板块的建设,完成主干道建设3.8公里、面积11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网7.8公里,架设电力线路6.5公里。清理闲置用地,对批而不用、圈而少建的6家企业进行盘活,盘活项目用地600亩。加速项目推进,建立健全集调度、管理、激励、约束为一体的项目推进机制。每月定期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对重点项目实行“日察看、周调度、月督办”管理;设立24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重大项目的贴息贷款和技术改造,出台扶优扶强奖励办法,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项目定投资规模、固投强度、环保要求、开工竣工时间、产出效益,提高履约率。通过努力,实施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海润陶瓷、日久电源三期、科伦三期、恒安家庭用品三期已投产;大富创业园已承接项目入驻;回音必药业、荣成机械、宏基铜业即将建成投产。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使园区日益成为产业聚集的核心、财政收入的增长极。目前园区落户企业97家,投产企业63家,其中3家税收过千万,24家税收过100万;全年上缴税金1.48亿元,增长89.7%。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工业“三年翻番”进步奖。

——城区面貌明显改观。财政直接投入2.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0多亿元,实施26项重点工程,推进城市适度超前发展,县城人口新增2万人,城区扩张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在实施这些工程中,坚持预算控制与严打围标相结合、创新机制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集中调度资金与多元筹集资金相结合,杜绝非法围标、卖标现象,保障工程建设资金、进度和质量。一年来,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小街小巷硬化完成54条,雄岚大道、大富大道、迎宾大道、粮青路、东乡大酒店、环城绿苑一期、北港小学、殡仪馆搬迁、经济适用房一期、实验中学扩建、吉和塔主体工程、体育场改造、行政中心主体工程、职教中心主体工程都已竣工或基本竣工。北港休闲综合工程、县城新区、物流市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注重建管并重,成立城市管理局;实行主要街道保洁权市场化运作和“门前三包”管理;合理设置4个停车场,建设3个垃圾中转站,基本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和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经营城市取得实效。开展违规建房整治,成功举办首届房地产交易会,房地产业实现税收1.07亿元,增长24%。加速自有车辆及吨位的整合回流,严格兑现奖励政策,城市物流运输业实现税收0.62亿元,增长22.7%。按照“足量收储、适量投放”的原则,运作城市土地,依法协商收回原暨阳房地产土地589亩、原火车站周边土地400亩,储备城市建设用地2000亩。全年共成交土地25宗,实现土地收入1.7亿元。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出台新农村建设方案,聘请东华理工大学完成64个建设点的规划编制。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018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49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100%;拆除破旧危房2800平方米,新建房2500平方米;改水2650户,改厕2577户;试点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粮食种植面积达69.26万亩,比上年增加1.86万亩;粮食总产量28.48万吨,增产2.11万吨。饲养生猪150万头、增长11%,出栏104万头、增长8.1%;桑园面积达1.8万亩、新增2475亩,产茧52万公斤、增长15%;种植木薯4万亩、增加1万亩,户均增收4769元。对横山、何坊、蛮桥三座中型水库和49座小(二)型以上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亩。新建农村公路135.7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90%。廖坊灌区一期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97%,土方回填67%。完成“一大四小”造林整地栽植12.2万亩。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组建13个招商分队,在广东佛山、浙江宁波等重点区域派出专业招商人员驻点招商;先后举办和参加东乡(佛山)陶瓷产业对接座谈会、东乡(佛山)陶瓷产业对接洽谈会、抚州(杭州)重大招商推介会、江西香港招商活动周等招商活动。新引进项目148个,合同资金61.07亿元;引进5000万元项目15个,其中工业项目14个(含亿元项目7个);新老项目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4.7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推行“两集中”改革,使行政审批逐步规范化、程序化。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清理撤消各类帐户103个,盘活结存国库资金6000万元,实现政府性资金全面纳入单一账户体系,由政府按政策通盘调度。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将全县320辆公务用车纳入维修范围。超前谋划原省属国有困难企业江西磷肥厂、东乡化肥厂改制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实现两家企业平稳移交属地管理。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78项民生指标。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首批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已交付使用,第二批165户经济适用房和70户廉租房已通过公开摇号产生。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8907人,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99人;城镇职工、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农民工、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30226人,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参保率100%。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再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81人,其中“4050”人员311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投入8000万元新建北港小学、扩建实验中学、改建职教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56000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92人,资助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考入大学的家庭困难学生3000人。加大困难群体生活补助,农村低保补差45.1元,城市低保补差110.1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1%。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丰富群众文体活动,送戏下乡146场,送**下乡2785场,举办各类体育比赛269场,参加健身人数20万人次。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高考上一本286人、二本897人,录取清华、北大3人。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开展三聚氰胺有毒奶粉大排查,为14298名儿童进行免费检查;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防治,强制免疫注射密度达100%。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谐高效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征用城市建设用地2000亩,拆迁296户,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先后开展以打击“两抢一盗”为重点的专项行动10次,刑事案件下降9.4%,打掉犯罪团伙14个,群众安全感增强。对重大矛盾纠纷,建立县级领导包案、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信访部门直接参与的调解机制,对一批长年上访户进行集中处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播电视、统计审计、民兵预备役、国防建设、邮政通讯、质量监督、商贸流通、消防安全、民族宗教、涉台事务、外事侨务、方志档案、妇女儿童、物价、老龄、残联、气象、烟草、盐业、接待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并完善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6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建设法治型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得到加强,受理行政复议30件,结案率100%。全面落实信息公开、新闻发布、重大公共事项决策听证等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民意渠道进一步畅通,开通县长手机、县长信箱。电子政务建设得到加强,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政府公信力不断加强,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活动中荣获全市先进。

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廉租房垃圾堆积如山没有人管怎么办

城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垃圾无人处理,是可以、联系当地的业主委员会、城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也可去找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工作人员要受理这件事情。